移至上方區塊 移至主內容區塊移至頁尾區塊
Header
:::
Content

112-116深耕計畫簡介

本校第二期高等教育深耕計畫定名為「人文關懷●跨域未來」,並訂定整體推動目標為「建立強調跨域知能、自主學習與問題解決的教學典範,培育學生兼備人文關懷素養與資訊應用能力,引導師生共學迎向科技導向的數位人文未來」,同時將透過五個分項計畫達到上述目標。
 
此外,為呼應本校校務發展計畫與SDGs,每一分項計畫根據校務發展計畫延伸而來,並分別對應一個以上的SDGs,共計含SDGs4優質教育、SDGs8合適的工作與經濟成長,SDGs9工業化、創新與基礎建設,SDGs10減少不平等、SDGs11永續城市與社區。
 
再者,由於本校經濟與學習不利學生比率較高,故辦學規劃從全方位照顧弱勢學生的思維出發,並追求教師教學品質保證與永續經營的目標下,透過SWOT分析與過去辦學基礎,全校學生先被特質與學習成效表現,符應第二期教育部高教深耕計畫之人才需求趨勢,推動第二期高教深耕計畫之五大分項計畫,簡要說明如下:
 

 A. 立基科技發展・精進教學創新 

此分項計畫共分為六個子計畫,分別是厚植學生核心素養、打造教學創新系統、廣國際視野導向、落實跨域自主學習、提升教師課務品質、精進教師專業成長。茲將透過開設課程、學分學程、完備授課辦法、辦理國際交流活動、教學徵案、教師獎勵、辦理講座、辦理研討會,專業教室建置與優化等策略,培養學生具備資訊科技與人文關懷、社會參與、國際移動、跨領域、問題解決、自主學習之關鍵能力,呼應國內外發展趨勢人才,培養學生具備符合趨勢所需之關鍵能力。硬體與空間設備上,也持續優化各項教學設施,包含雲端智慧教室、校園智聯網生態系、I-learn數位學習平台、並且擬提創客空間、悟空莊園與轉角藝廊升級計畫,協助學院系所增件專業教室,讓本校學生在科技與產業不斷翻新升級的當下,也可以在與時俱進的學習環境中享受學習。,以維護本校教學創新品質。此外,亦持續辦理教學實務研究相關研習、EMI創新教學,學習成效,創新創業及其他增能主題研習,配合教育部推動數位與人文結合、人文社會與科技產業連結等重要政策方向,提升教師數位人文知能。呼應聯合國SDGs4優質教育之永續發展目標。

B. 融入區域環境・善盡社會責任

此分項計畫共分為三個子計畫,分別是關懷在地關鍵需求、連結在地產業發展、建構智慧韌性校園。在策略上有偏鄉志工服務、經營社區服務據點並辦理活動,促進社會參與,創造產業附加價值,建置數位分身教室與虛擬伴讀書僮,藉以培養學生具備社會參與與自主學習之關鍵能力。呼應聯合國SDGs1合適的工作及經濟成長與SDGs2工業化、創新及基礎建設之永續發展目標。

C. 掌握產學脈動・創新對接模式

此分項計畫共分為三個子計畫,分別是專業人才深度培育、職前培訓面面俱到、創新產業對接模式。在策略上有大師講座、學生跨域學習成效、專業實習產學合作專案、證照輔導計畫、專業證照獎勵、藝棧藝居計畫、創意美學手作等,藉以培養學生在專業上有深度、職前培育具實戰經驗、學習與產業能對接。呼應聯合國永續發展SDGs1合適的工作及經濟成長與SDGs2工業化、創新及基礎建設之永續發展目標。

D. 強化社會流動・提升高教公共性

此分項計畫共分為三個子計畫,分別是強化社會流動效能、推動國際公共參與、建構族群友善校園。在策略上有自主學習方案、經濟不利學生自主學習、獎金補助、學習取代工讀、推動華語學習、輔導「以瑪素Imasu原民社」社團、原民運動會等,藉以培養經濟不利與文化不利學生自主學習、強化學習效能、與全人適應。培養學生具備自主學習之關鍵能力,呼應國內外發展趨勢人才,培養學生具備符合趨勢所需之關鍵能力,對應聯合國永續發展SDGs10減少不平等之永續發展目標。
 

E. 精進校務管理・透明辦學機制

此分項計畫共分為二個子計畫,分別是創新校務專業管理、推動透明辦學機制。在策略上有內外部資料收集、雇主對畢業生滿意度分析、完善多元選才適性育成系統、經濟不利學生學習能力分析、更新校務資訊、出版校務統計年報等,呼應聯合國永續發展SDGs4優質教育與SDGs8合適的工作與經濟成長之永續發展目標。

 

 

 

最後更新日期: 2023-02-10
:::
Foo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