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上方區塊 移至主內容區塊移至頁尾區塊
Header
:::
Content

(四)學校特色與發展願景

3.學校SWOT分析
2024.12.18( 週三. )

本校依據設校目標與宗旨,建立自我定位與特色發展,從內在環境的優勢與弱勢及外在環境的機會與威脅,進行學校SWOT分析,茲詳述如下:

(一)優勢

1.學系發展對接產業趨勢

依據教育部高教深耕計畫對台灣未來產業發展在服務業人力需求發展趨勢的說明,社會高齡化發展,可預期社會工作服務業人力需求增加;臺灣影視及流行音樂創作在華人社會具舉足輕重地位,人力需求將持續增加;受國民樂活觀念影響及推動觀光發展政策,住宿餐飲業就業人數將持續上升。本校社會科學院發展主軸對接在「社會服務領域」,傳播學院及藝術設計學院發展主軸對接在「文化創意領域」,國際餐旅暨管理學院發展主軸則對接在「觀光餐旅領域」,院系發展對接產業發展趨勢及社會人力資源需求。

2.教學資源豐富

本校近年在教育部校務獎補助經費、高等教育深耕計畫經費及學校經費的大力挹注下,積極充實改善教學軟硬體設備及圖書資源,包括AR/VR跨域體驗教室、雲端智慧教室、問題導向學習(PBL)教室、悟空莊園、雲來實習會館、院系專業教學設備及智慧型圖書館、自學中心、游藝室等,提供師生良好的教與學環境,提升學生實務能力。

3.董事會高度支持

本校董事由熱心教育公益的社會人士組成,無私奉獻學校,全力支持校務推展。從創校迄今,董事會捐助經費已超過20億元以上,用於購置校地、興建大樓及充實教學研究設備資源等。

4.財務結構健全

本校在董事會財務支援下,已完全清償興建教學暨學生活動大樓的貸款,目前財務結構為零負債,現金結餘尚有6億多元,財務結構健全。面對未來因應少子女化所衍伸之國內學生來源縮減之衝擊,本校將做好因應準備。

(二)劣勢

1.學校品牌位階有待提升

本校於民國86年設立,與設立較久遠的國立大學及私立大學相比,在社會聲望及知名度仍較不足,品牌位階有待提升。惟學校已積極帶領各院系朝向自我特色發展,並持續延攬優秀師資,以逐步提升辦學績效。

2.學生來源素質多屬弱勢

就讀本校學生在學業成就和家庭經濟上多屬弱勢;以高中學業為例,其學科成績排名大多來自中後段,基礎能力與學習動機較不足,教師教學需投入更大的心力與輔導。故學校特重導師制度與導師知能研習,務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最即時的關懷與協助。另針對支持學生部分,學校提供大量服務學習獎助學金,讓學生能在校園內透過服務積累學習經驗,既可獲得經費獎助,又能兼顧課業學習。

3.教師產學研發能量不足

本校專任教師除部分來自國立大學資深教授外,大多為年輕的助理教授,教師整體研發能量仍有待提升。故學校提供資源,鼓勵教師成立教學、研究、產學合作等各式社群,聘請Mentor指導,以資深專家帶領教師全面成長。

 (三)機會

1.高教政策開放鬆綁

近年教育部高等教育政策日趨開放鬆綁,給予大學更多自主彈性的辦學空間。在推動學術研究卓越之際,同時重視大學教學品質的提升,及強化學生就業競爭力與學校特色發展。亦即教育部提供競爭性經費,鼓勵大學追求教學卓越,此為本校發展優質教學型大學的契機。

2.境外暨外籍學生入學數逐年成長

配合教育部新南向人才培育計畫,成就新南向國家與我國青年跨國學涯發展夢想,創造互利共贏教育合作與區域經濟發展之願景,提供本校拓展學生來源管道契機。此外,近年港澳及東南亞地區來臺就學人數逐年攀升,本校積極開拓香港、澳門、馬來西亞、越南、印度、尼泊爾學生來台就讀,以擴增生源。

3.學校區域具有發展潛力

本校地處新竹科技城,並鄰近桃園縣,此二縣市人口近年均呈現正成長。同時根據天下雜誌縣市競爭力調查,桃竹縣市經濟力及教育力均排名前茅,甚具發展潛力,提供本校耕耘鞏固桃竹地區有利條件。

4.在地深耕社會期待

配合教育部推動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USR計畫)及學校推動大學社會責任實踐基地(USR Hub)規劃,本校整合原有個別在地活動,結合課程規劃擴大連結校園教學與在地關懷,促進社區發展帶動社區加值,協助在地產業創生與升級,以提供學校資源,發揮大學價值,使社會對學界能量深耕在地有高度期待,落實大學社會責任。

(四)威脅

1.少子女化衝擊學校本地生招生數

臺灣正逐漸面臨少子女化的影響,私立大學將來若無法找到替代性學生來源,將可能面臨招生不足,甚至退場的困境。因此,本校將以強化辦學特色,鞏固國內生源,並積極開拓海外生源,以因應高中適齡人口數逐年減少的危機。

2.校際競爭激烈

過去十年大學院校數大幅成長,在少子女化的衝擊下,所有學校均絞盡腦汁吸引學生就讀,造成彼此競爭。因應如此大環境,本校除調整各院系發展方向,使其各有特色外,也以成為精緻辦學的「教學型大學」為目標。

 

   

 

最後更新日期: 2024-12-31
:::
Foo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