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
|
姓 名
|
黃運喜
|
職 銜
|
榮譽客座教授
|
專業領域
|
宗教事務管理、中國佛教史、玄奘學專題、論文寫作
|
研究室/電話
|
行政大樓212
|
email
|
5383695@hcu.edu.tw
|
|
|
老師小傳
|
|
我生長在父母親雙眼失明且早年喪父的家庭。自小學四年級(十歲)開始,必須利用寒暑假期間,到林場搬運木材,或到附近村落販賣冰棒,以微薄收入對家計盡點薄棉之力。小學畢業後,即開始半工半讀生涯,曾先後擔任工廠童工、救國團工友、醫院見習生、水電學徒等工作,最後成為水電技術工人。開始時,胸無凌雲之志,僅憑一絲喜歡閱讀的興趣,把握工作之餘有限時間,不斷的看書,無論是章回小說、現代小說或散文、世界文學名著譯本,均來者不拒的閱讀。由於喜歡讀書,加上慈母以「人窮志不窮」的勸勉,要我潔身自愛、奮發向上,而當時就讀新竹師專的二哥黃漢欽亦不斷的給我鼓勵,於是進入夜補校就讀,以「有錢就讀書,沒錢就先休學」的方式,渡過中學的青春歲月。
磐石高中夜補校應屆畢業當年,我幸運的考取淡江大學歷史系,進入學校後,發覺由於多年工作歷練,與溫室中成長的同學思想上有許多的差異,加上剛入大學即遭二哥黃漢欽(以當作家為職志的年輕人,曾獲得洪健全兒童文學獎、中國時報小說創作獎、新竹師專文學獎等)服預官役因公殉職的打擊,我的大學生活過的並不快樂,在對身世淒涼的自憐自艾情境中,踏入了宗教圈,憑著信仰的力量,撫平了憤世嫉俗的習性,並增添一絲對人世間苦痛的悲心。
大學畢業那年,我先進入軍中,服空軍預官役,在從軍歲月中,因分發到飛行單位,有許多自己可以利用的時間,於是大量閱讀佛學與史學著作,在豐富的義海中,發現了佛學研究的殿堂之美。同時也在聯合報中看到藍吉富老師鼓勵年青人作宗教史研究的文章,使我對以研究佛教史為畢生職志的意志更為堅定。
退伍後就讀文化大學史學研究所,在研究期間,因厚觀法師的介紹,認識佛教史研究前輩明復老法師,承蒙法師的慈悲,邀請我與同學賴建成君共同編輯《獅子吼》月刊,並進住佛教名剎松山寺。白天,我們幫老法師整理近現代佛教史料,因老法師在撰寫《白公上人光壽錄》後,有意將所收集之史料彙編,整理成為《中國近、現代佛教史料彙編》,並預計出十輯,每輯冊數則視資料多寡而定。每月抽出一些時間編輯《獅子吼》月刊,晚上則聆聽老法師開示,從佛教史、佛教藝術、禪學、佛門人物到法師自述生平與治學,無所不談,我們除洗耳恭聽之外,也不忘儘量挖寶,找一些問題向法師請益,在前後三個月的朝夕追隨,與數年的親近中,確實培養出治佛教史的格局與氣勢,這是從別的地方學不到的。
在就讀碩三時,我已修畢學分且通過學科考試,順利到母校磐石中學任教,隨後完成論文寫作,以《會昌法難研究─以佛教為中心》為題,順利取得碩士學位。後因機緣特殊,頭份珊珠湖老家附近有人創辦一所專科學校,正在徵求各科教師,於是毫不猶豫的前往應徵,經面試後不久即被通知錄取,在上課之餘可回家中,對母親承歡膝下,撫慰多年孺慕之情,這是一生中最愉悅的時光,也是固定在每年發表論文的開始。
民國七十九年,在我取得碩士學位後的第五年,因感於「教然後知困」,於是辭去專任職務,重回考場,進入文化大學史學研究所博士班就讀。未料家母在我進入博士班就讀後一個多月,即因糖尿病變至腎臟功能衰竭,轉成尿毒症,經緊急送醫,但病入膏肓,經三個月的治療仍不見起色,最後載回家中,於子女念佛七永日中往生。在家母住院的三個月中,內人永之、兄弟姊妹們輪流在醫院照顧,我則風塵僕僕、櫛風沐雨的奔波於文化大學、醫院、兼課學校間,尤其是多次醫院發出病危通知,趕到加護病房時,對生命的脆弱與無常的體認,以及病人們與死神搏鬥時分秒必爭的情景,至今仍是記憶鮮明,日後我同時做許多事情,並均有不錯的成效,與這次椎心瀝血生命體悟有密切的關係。
民國八十一年,我有幸與玄奘大學創辦人了中長老認識,承蒙長老的慈悲愛護,延聘到玄奘文教基金會,負責撰寫玄奘建校的籌設計畫書。民國八十四年二月,玄奘建校工作緊鑼密鼓的展開,整個校地缺乏專任人員統籌管理,工程無人監督、諸山長老及護持人員到校參訪,亦缺乏負責招待人員,承蒙長老不嫌棄,邀我為校地之專任人員,展開日後的玄奘建校工作,擔任籌備處行政組組長、校舍工程監工、新竹護持會總幹事等職務,同時也擔任玄奘第一、二屆董事,也因這些機緣,我陸續取得工地監工、土地代書兩張證照,學校成立後又取得防火管理人、信託人員、產壽險業務員等證照,在忙碌的工作中相伴著玄奘的誕生與成長,誠為人生一大樂事。
猶記得第一次與了中長老見面時,長老對我的期勉:「將玄奘當成自己的志業來經營」,平生不輕易對人許諾的我,有感於長老心胸的開闊與無私的精神,對於一個剛認識的年輕人,能推心置腹的加以信任,當下即以「盡力為玄奘效勞」相應。初次的會面,讓我直覺的認為與「玄奘大學」有宿世之緣,此後任職玄奘籌備處,更有機會感受到長老為建校忘軀,席不暇暖的在各地募款,深恐沒錢可付工程款,造成招生時程的延宕。促成我發願全心為「玄奘」建校而努力,甚至耽誤了博士論文的寫作也在所不惜的決心。事實上,我在念博士班之初,原打算在四年級時完成博士論文的寫作,但沒想到一晃眼就到了七年級,最後在倉促中提出論文初稿,以《唐代中期的僧期制度─兼論與其當代的社會文化互動》為題,並通過論文口試,得到博士學位。
我於民國八十六年取得博士學位,那年「玄奘」也通過教育部立案招生,學校成立後,曾有一年多的時間擔任學務長、總務長職務,民國八十八年繼邱燮友教授擔任三年宗教學研究所、宗教系主任之職務。其後再民國96年有接了一年半時間的主任,同時也兼文理學院院長一職。對我而言,多年的教學經驗與專兼任學校的接觸,見識許多私立財團式、家族式的學校經營手法與花招,促成我經營優質系所的動機,體認在一大籮筐劣質的學校與系所中,祇要稍加用心,一定會顯示出自己的特色,這也是我為宗教系花費最多時間的地方。
歲月流逝快速,不覺中從加入玄奘建校行列,至今已有二十多年的時間,在行政職務上,我已二度擔任過宗教系主任,常念茲在茲者,即為如何使玄奘更優質卓越。目前玄奘專任教職員已逾三百人,且專才包含各領域,經費、校務亦上軌道,經教育部評鑑獲得新設大學優等,以及教學卓越大學等佳績,當年發願全心為「玄奘」建校努力的目標已達成,可為鄉土文化多盡點心力。從2005開始,陸續發表一些地方文史與宗教信仰的專書及論文,先後出版《蛻變的家園─隘口百年變遷沿革誌》、《新竹縣寺廟傳統與現代對話專輯》、《寶山鄉志‧歷史篇》,以及《中國佛教近代法難之研究(1894年─1929年)》等書,其中《中國佛教近代法難之研究(1894年─1929年)》為我升等教授資格的代表作。
我在玄奘專任時注意到學生畢業後的出路,先後舉辦土地代書、信託人員、殯葬管理、領隊及導遊、普考宗教行政人員等輔導課程。連續三年帶領宗教系學生到馬來西亞、泰國進行海外實習,也帶領過生命禮儀學位學程學生,到馬來西亞進行殯葬業參訪與論文發表,以增加同學畢業的就業能力。
|
|
|
學 歷
|
|
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研究所博士
|
|
|
經 歷
|
|
玄奘大學宗教與文化學系教授
|
印尼金剛山佛教大學教授兼研修學院院長
|
大千佛教文化社會企業股份有限公司創辦人
|
慈恩地政士事務所負責人
|
臺灣發明創意產業學會理事長
|
福嚴、養諄繼台中假日、圓通、華梵蓮華、圓光、東和等佛學院兼任教授
|
|
|
著 作
|
|
專 書
|
1. 新竹縣寺廟傳統與現代寺對話專輯,2005.12,新竹縣政府。
|
2. 蛻變的家園——隘口百年變遷沿革誌,2005.12,常春樹書坊。
|
3. 寶山鄉志。歷史編,2006.2,新竹縣寶山鄉公所。
|
4. 中國佛教近代法難研究1989-1937,2006.6,法界出版社。
|
5. 宗教禮俗志(新修桃園縣志),2010.9,桃園縣政府。
|
6. 會昌法難研究——以佛教為中心,2011.3,新北:花木蘭出版社。
|
7. 唐代中期的僧伽制度——兼論與其當代社會文化之互動關係,2011.3,新北:花木蘭出版社。
|
8. 百年壹同寺,2015,新竹壹同寺。(合著)
|
期刊論文
|
1. 玄奘大學與在地社區之互動,竹塹文獻,2015.7,59。
|
2. 宗教六大新興產業的現況分析與展望,近代中國的宗教發展論文集,2015.11,國史館。
|
3. 影響寺院安全結構之危險因子分析,法印學報,2016.4,6, 25-50。(與吳惠巧合寫,本人為第一作者)
|
4. 「紅蓮」在古代中國文學中的象徵意義——以《喩世恆言〉中兩則高僧破戒與度化故事為線索,問哲,2016.6,1,2-6。
|
5. 文化創意一條龍,問哲,2017.1,2,144-155。
|
6. 用複合式書院因應台灣高齡化與少子化問題——新竹覺風書院經驗分享,問哲,2017.6,3,289-294。
|
7. 新竹市壹同的歷史沿革與女眾佛學院教育的發展,圓光佛學研究,2017.12,30,1-22。
|
8. 《延壽斗科》儀式實踐的現代意義,問哲,2018.1,4,80-91。
|
9. 佛教社會企業的源流與發展趨勢,王吉林教授80嵩壽紀念論文集,2018.6,137-154。
|
10. 以寺院長照圓滿人間佛教的最後一里路,問天,2018.6,2,59-73。
|
11. 近代桃園地區宗教發展,桃園文獻,2018.9,6,7-32。
|
12. 我國品格教育的困境與突破——從《送行者~禮儀師的樂章》影片談起,問天,1。
|
13. 從轉折點看漢傳佛教四千年——來自末世類經典的啟示,問哲,2018.6,5,1-15。
|
14. 朝鮮「寺剎令」對於中國民初及台灣宗教政策的影響,法印學報,2018.12,9,115-147。
|
15. 觀音行門 籤運吉來:觀音靈籤新解,艋舺龍山寺季刊,2019.1,43, 32-36。
|
會議論文
|
1. 少子化與高齡化衝擊下台灣佛寺的因應之道,2014年第四屆兩岸跨宗教與文化對談暨紀念曉雲法師圓寂滿十週年學術研討會,2014.4.5,華梵大學蓮華學佛園。
|
2. 陽明山國家公園內違建寺廟之問題分析,2014動物解、動物權與生態平衡,東西方哲學與宗教對話國際會議,2014.4.26-27,玄奘大學宗教系。
|
3. 影響寺院安全結構之危險因子分析,第十三屆印順導師思想之理論與實踐學術會議,2014.5,玄奘大學宗教系。
|
4. 會性法師講座中所流露的生平史料,「台灣佛教——歷史與人物」學術研討會,2014.6.27,財團法人彌陀文教基金會、中正大學歷史系。
|
5. 《延壽斗科》儀式實踐的現代意義,「華人宗教經典的建構、詮釋與實踐」學術研討會,2015.6.28,台北保安宮。
|
6. 宗教團體的土地與建物合法化談討——以陽明山國家公園轄區寺廟為例,2015華人宗教在台灣與世界宗教、宗教教育與生命教育學術研討會,201.7,台灣宗教學會。
|
7. 當代台灣之宗教對話─從唐代宗教講論談起,2015第一屆跨宗教與文化對話學術研討會,2015.11,東和禪寺、台灣經典悅讀協會。
|
8. 「紅蓮」在中國古代文學中的象徵意義——以《警示恆言》中二則高僧破戒與救度為線索,2016年海峽兩岸跨宗教與文化對話學術研討會,2016.4.9,蓮華佛學研究所、台灣經典悅讀協會。
|
9. 《曉雲法師的境教理念》,蓮華佛學研究所,「2064年紀念華梵大學創辦人曉公上人圓寂滿十三週年學術研討會」,2016年4月10日
|
10. 用複合式書院因應台灣高齡化與少子化問題——新竹覺風書院經驗分享,佛教對話與人類福祉學術論壇,2017.5.13,南華大學宗教研究所、社團法人中華維鬘學會。
|
11. 佛教社會企業的源流與發展趨勢,E世代宗教發展與存續之道學術研討會,2017.7.19,中華佛寺協會。
|
12. 以經營佛教社會企業方式修行佛法,人間佛教的經濟與管理文化論壇,2017.8.26,香港中文大學人間佛教研究中心。
|
13. 朝鮮「寺剎令」對於台灣及中國民初宗教政策的影響,2017近代東亞宗教的變遷與發展國際學術研討會,2017.10.28,佛光山佛教學院。
|
14. 新竹市壹同寺的歷史沿革,圓光佛學研究所三十週年所慶「台灣佛教學術研討會」,2017.11.5。
|
15. 從轉折點看漢傳佛教四千年——來自末世類經典的啟示,中華維鬘學會成立十週年學術研討會,2017.12.8,社團法人中華維鬘學會。
|
16. 以寺院長照圓滿人間佛教的最後一哩路,第十六屆印順導師思想之理論與實踐學術會議,2018.5,玄奘大學宗教系。
|
17. 艋舺龍山寺觀音靈籤新解,2018艋舺龍山寺學術研討會,2018.10.20,財團法人台北市艋舺龍山寺。
|
18. 觀音法門及其經典,2018第一屆正信佛教與當代社會廟學高峰論壇:家家觀世音,2018.10.21,台灣宗教與社會協會。
|
專書論文
|
1. 百年壹同——壹同寺百年紀念刊,2015.11,新竹市壹同寺。(合著)
|
2. 黃運喜、張蘭石主編,《天地冥陽水陸儀文》(校注),2017.3,台北市:新文豐出版公司。
|
3. 新竹祀城隍 竹塹慶中元——新竹都城隍廟信仰與庚寅年祭典,2018.6,新竹市:新竹都城隍廟。(總編纂)
|
4. 佛教的社會關懷與寺產問題,2019.5,新北市:大千出版社。
|
產學合作
與研究專案
|
1. 《台灣佛教通史》修纂暨寫作計畫,台北市彌陀寺主辦, 2014.1-2018.12。(計畫主持人:顏尚文教授,共同主持人:黃運喜教授等)。
|
2. 海明寺暨觀音老人史料編纂及出版計畫,新北市樹林海明寺主辦,2017.6-2020.5<span style="mso-bidi-font-size:12.0pt;font-family:標楷體;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times="" roman";mso-bidi-font-family:"times="" color:black;letter-spacing:.4pt;mso-font-kerning:0pt"="">。(主持人:黃運喜教授、侯坤宏教授、闞正宗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