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上方區塊 移至主內容區塊移至頁尾區塊
Header
:::
Content
專任教師
性廣法師
2023.08.23
釋性廣法師

基本資料

 

  

釋性廣

  

副教授

專業領域

佛教哲學、禪學、天台學、倫理學、宗教養生學

 

 

   

 

國立空中大學人文學系學士

玄奘大學宗教學研究所碩士

國立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博士

 

 

   

 

玄奘大學宗教與文化學系兼任副教授

東吳大學哲學系兼任助理教授

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初教系兼任講師

佛教弘誓學院創辦人暨院長

關懷生命協會理事長

《弘誓雙月刊》創辦人

 

 

   

 

畢業論文

1.          印順法師禪學思想研究,2004,玄奘大學宗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          智顗大師圓頓止觀法門研究,2010,國立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1.      《成佛之道偈頌科判表》(與昭慧法師合著),1991.3初版,台北:法界。

2.      《人間佛教禪法及其當代實踐》,2001.3.初版,2001.4初版二刷,台北:法界。

3.      《禪觀修持與人間關懷》,2006.5初版,台北:法界。

4.      《燃燈引路》,2008.5初版,台北:法界。

5.      《圓頓止觀探微》,2011.3初版,台北:法界。

6.      《佛教養生學》,2016.5,桃園:法界。

 

期刊論文

1.          西方「動物解放」理論評介——Singer的《動物解放》為主,弘誓雙月刊,2000.105920-30,桃園:弘誓文教基金會。

2.          醫藥用途的動物實驗——儒家觀點之倫理探索,弘誓雙月刊,2000.126027-31,桃園:弘誓文教基金會。

3.          「次第禪門」與「清淨道論」禪學觀點釋疑,弘誓雙月刊,2001.26132-42,桃園:弘誓文教基金會。

4.          新世紀的臺灣新禪學,當代雜誌,2002.1173

5.          動物保護的本土問題,應用倫理學通訊,2003.42636-43,國立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應用倫理學研究室。

6.          只知其一者,一無所知——西方百年宗教史研究回顧,弘誓雙月刊,2004.2676-14,桃園:弘誓文教基金會。

7.          阿含定慧二學之「綜合說」與「分別論」,弘誓雙月刊,2004.46811-26,桃園:弘誓文教基金會。

8.          因果關係的推論與科學知識的建立——以牟宗三對休謨之批判為主的討論,鵝湖月刊,2004.6348,鵝湖出版社。

9.          有關「惡」之形上論述的比較——西方哲學、神學與佛教哲學論「惡」之問題,玄奘佛學研究,2005.12237-265,新竹:玄奘大學宗教學研究所。

10.      禪修境界之檢證原則,普門學報,2008.1148473-482,普門學報社。

11.      社運浪潮中之護教運動——以中國佛教會護教組為探討核心(與釋傳法合著),玄奘佛學研究,2009.31155-86,新竹:玄奘大學宗教學研究所。

12.      智顗大師止觀修證歷程之研究——以「賢山潛修」至「天台圓悟」時期為主,玄奘佛學研究,2009.912155-190,新竹:玄奘大學宗教學研究所。

13.      智顗大師晚年止觀修證之研究,玄奘佛學研究,2010.31355-92,新竹:玄奘大學宗教學研究所。

14.      智顗大師臨終遺言之探究,西南民族學報(CSSCI)2011.232(2)69-73,四川:西南民族大學。

15.      大乘三昧法門「入世利生」之次第——以智顗大師與印順導師止觀思想的比較為主,玄奘佛學研究,2011.315153-198,新竹:玄奘大學宗教學研究所。

16.      慧思「法華三昧」之「大乘頓覺法門」研究,玄奘佛學研究,2011.91623-56,新竹:玄奘大學宗教與文化學系。

17.      慧思《諸法無諍三昧法門》「止觀所緣轉向」研究,華梵人文學報,2013.520-1天臺專刊,43-73,新北:華梵大學文學院。

18.      從定、慧原理,論「法門無諍」——以念佛法門為例,法印學報,2015.10527-46,桃園:弘誓文教基金會。

19.      共三乘之定慧思想研究──以人間佛教與帕奧禪法為主,法印學報,2016.46171-198,桃園:弘誓文教基金會。

20.      從「四大」原理談佛教養生法,玄奘佛學研究,2016.325129-163,新竹:玄奘大學宗教與文化學系。

21.      論身念處「四威儀」養生法──以「風界」特性改善姿勢性疼痛之應用為例,玄奘佛學研究,2019.331193-223,新竹:玄奘大學宗教與文化學系。

 

研討會

發表論文

1.      動物倫理與生命教育,第一屆「生命關懷教育」學術研討會,2001.5.9,萬能技術學院生命關懷中心,桃園:萬能科技大學。

2.      新世紀臺灣新禪學芻議,「人間佛教與當代對話」──第三屆印順導師思想之理論與實踐」學術研討會,2002.4.20,弘誓文教基金會,台北:中央研究院學術活動中心第一會議室。

3.      大乘禪波羅密「止觀法要」之抉擇——以智者大師與印順導師禪觀思想為主軸之比較研究,第四屆印順導師思想之理論與實踐學術研討會,2003.3.29,弘誓文教基金會,台北:中央研究院學術活動中心第一會議室。

4.      「止觀綜合」與「定慧分別」——《瑜伽師地論》「聲聞地」與《清淨道論》「定、慧」二品之比較,「印順長老與人間佛教——印順長老百歲嵩壽」——第五屆印順導師思想之理論與實踐學術研討會,2004.4.24,佛光文教基金會、法鼓山中華佛學研究所、慈濟大學宗教與文化研究所、弘誓文教基金會,台北:中央研究院學術活動中心第一會議室。

5.      生命教育「專注力的培養」課程設計芻議,第二屆「生命關懷教育」學術研討會,2004.5.31,萬能技術學院生命關懷中心,桃園:萬能科技大學。

6.      實驗動物倫理爭議評述——兼論東方儒佛二家動物倫理與新福利論,第一屆應用倫理學術會議,2005.5.14~15,玄奘大學宗教學系、玄奘大學應用倫理研究中心、佛教弘誓學院、關懷生命協會,新竹:玄奘大學慈雲廳。

7.      「人間佛教禪法」之實踐——以「結期精進禪觀」教學為例,人間佛教的思想與實踐,2005.8.30~9.2,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河北:承德。

8.      大學院校禪修教學之理念與方法,首屆「世界佛教論壇」會議,2006.4.13~16,中國佛教協會與中華宗教文化交流協會,中國浙江:杭州人民大會堂。

9.      實驗動物的倫理爭議與3Rs原則——一個佛法觀點的倫理檢視,生命倫理研習會暨醫療倫理聯合討論會,2007.7.4~6,台灣生命倫理學會、中央大學、慈濟大學,花蓮:慈濟大學。

10.  大乘三昧法門「入世利生」之次第——以智顗大師與印順導師為主的比較研究,2010年馬來西亞國際佛教論壇:印順導師的思想與當代世界,2010.12.19,馬來西亞佛教青年總會、千百家佛教居士林,馬來西亞:吉隆坡Empire Hotel Subang

11.  慧思「法華三昧」大乘頓覺法門探究,慧思大師與南岳佛教,2011.8.16,南岳佛教協會,中國湖南:衡陽市南嶽福嚴寺。

12.  人間佛教與帕奧禪法,禪法與當代台灣,2011.11.11,國立成功大學文學院,台南:成功大學迅慧講堂。

13.  共三乘之定慧思想研究——以人間佛教與帕奧禪法為主,「跨宗派的人間佛教視野」——第十一屆海峽兩岸「印順導師思想之理論與實踐」學術會議,2012.5.26,玄奘大學宗教學系、弘誓文教基金會,桃園:佛教弘誓學院。

14.  《諸法無諍三昧法門》「止觀所緣轉向」研究,2012第四屆東方人文思想國際學術研討會——天台思想與實踐,2012.6.16,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新北:華梵大學圖資大樓416室。

15.  「法門無諍」之教證解析,2012佛教當代關懷研討會——佛教的本來面目,2012.12.22,馬來西亞佛教青年總會,馬來西亞:吉隆坡帝苑酒店。

16.  從定、慧原理,論「法門無諍」——以念佛法門為例,「普世價值與宗教對話」——第十二屆「印順導師思想之理論與實踐」國際學術會議,2013.4.7,玄奘大學宗教學系、妙雲蘭若、關懷生命協會、弘誓文教基金會,嘉義:妙雲蘭若。

17.  佛教身念處的當代詮釋,2016佛教當代關懷研討會——禪與現代生活,2016.11.13,馬來西亞佛教青年總會,馬來西亞:吉隆坡蕉賴孝恩館。

18.  從「四大」原理談佛教養生法,「契理契機的人間佛教——從傳統到現代,從理論到應用」──第十三屆「印順導師思想之理論與實踐」學術會議,2015.5.30,玄奘大學宗教學系、弘誓文教基金會,桃園:佛教弘誓學院。

19.  身念處「四威儀」養生法──論以「風界」特性改善姿勢性疼痛之應用,「傳統、現代與後現代──人間佛教之傳承與革新」海峽兩岸研討會──第十六屆「印順導師思想之理論與實踐」學術會議,2018.5.26,玄奘大學宗教與文化學系、弘誓文教基金會,桃園:佛教弘誓學院。

20.  「四界」養生法對自律神經失調症狀改善之原理與應用──以「腸躁症」為例,第二屆「宗教文化與性別倫理」國際學術會議暨第十七屆「印順導師思想之理論與實踐」學術會議,2019.5.25,玄奘大學宗教與文化學系、弘誓文教基金會,桃園:佛教弘誓學院。

 

研討會

新書發表

1.      《禪觀修持與人間關懷》,第六屆「印順導師思想之理論與實踐」學術會議,2006.5.21,玄奘大學宗教學、覺風佛教藝術文化基金會、慈濟大愛電視台、中華佛教百科文獻基金會、弘誓文教基金會,新竹:玄奘大學慈雲廳。

2.      《燃燈引路》,第七屆「印順導師思想之理論與實踐」學術會議,2008.6.1,玄奘大學宗教學系、弘誓文教基金會,新竹:玄奘大學慈雲廳。

3.      《圓頓止觀探微》,第十屆「印順導師思想之理論與實踐」學術會議——傳道法師七秩壽慶學術研討會,2011.3.13,玄奘大學宗教學系、弘誓文教基金會,桃園:佛教弘誓學院。

 

專書論文

1.      大學院校禪修教學之理念與內涵,《首屆「世界佛教論壇」會議論文集》,2006.4,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

2.      慧思「法華三昧」之「大乘頓覺法門」探究,《慧思大師研究》,2012.12,湖南長沙:岳麓書社。

 

 

特殊表現

 

 

   

1.      玄奘大學99學年度傑出校友——學術成就獎(99.10.6

2.      中華民國斐陶斐榮譽協會榮譽會員(100.6.1

3.      教育部獎狀(102.9.14


最後更新日期: 2023-08-23
:::
Foo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