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
|
姓 名
|
李冠慧(釋照量)
|
職 銜
|
助理教授
|
電 郵
|
le540828@hcu.edu.tw
|
學術專長
|
佛教哲學、生命哲學、生命關懷、生命倫理學
|
|
|
簡要自述
|
|
從小在單純的公務人員家中成長,由於本性喜與人接觸,大學選擇護理學系就讀。在護理學系的學習中,有較多的機會接觸到生老病死苦的情境,在這段期間也經歷了親愛的長輩往生,引起對生命的意義探究之好要心,而加入學校佛學社團,開始學佛的歷程。
學校畢業後,所從事的工作以與所學相關的護理工作和衛生行政為主;由於學佛的渴望一直在心中發酵,所以曾經就讀佛學院數年學習基礎佛學。碩士與博士階段開啟了我對佛教以外於生命哲學與宗教哲學的學習,能以較客觀的視角來看待各種生命觀與宗教觀,並進而從事相關的學術研究。
感恩的是,由於具備臨床工作的背景與對照顧病患的興趣,於98年參與了蓮花基金會安寧臨床宗教師培訓,進而到各醫院安寧病房陪伴臨終病患度過人生最苦的階段。感謝所有的往生菩薩,以他們的生命來教育我,讓我更能明瞭在一期生命中,什麼是的最重要的,也更加肯定自己的生命道路,繼續精進的往前邁進。而這樣的經驗同時有使得生命與宗教的研究能在臨床在得到印證與反思。
博士班畢業後,陸續獲得一些研究相關領域的教學機會如曾擔任玄奘大學生命禮儀學程的臨終關懷與悲傷輔導的課程,在生命教育相關學科獲得實際的教學經驗,又擔任江西曹洞佛學院的講座教師教授學佛相關領域的課程,教學的工作中發現不僅可以很快地獲得回饋,在準備課程中也可以敦促著自己研究之路可以自己不斷的往前進;因此期許自己能持續不斷在佛學、生命哲學領域進行研究,並藉由教學貢獻所學。
|
|
|
學 歷
|
|
國立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博士
|
私立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碩士
|
私立高雄醫學院護理學系學士
|
|
|
經 歷
|
|
台北市立婦幼醫院護理師(1990-1991)
|
嘉義市東區衛生所護士長(1991-1992)
|
台大醫院護士(1989.09-1990.09 / 1997.04-2002.01)
|
台北市政府衛生局股長(2002.01-2006.03)
|
玄奘大學生命禮儀學程兼任助理教授(2015.09-2017.06)
|
江西曹洞佛學院講座教授(2018.03)
|
|
|
著 作
|
|
博士論文
|
1. 佛教的生命末期照顧理論與方法: 平等、關懷、提升與轉化,2016.06
|
碩士論文
|
1. 佛教三乘布施觀之探討-以《大般若經˙布施波羅蜜多分》為主要依據,2007.01
|
期刊論文
|
1. 安寧緩和醫療照護之佛法觀點,玄奘佛學研究學報第26期,2017.02
|
2. 觀世音菩薩療癒有情的特性之探討,玄奘佛學研究學報第30期,2018.10
|
3. 從佛教的觀點談病人自主權,應用倫理評論第68期,2020.03
|
4. 佛法面對新冠疫情的反思與可能因應—以《藥師經》為根據,玄奘佛學研究學報第35期,2021.03
|
5. 新冠肺炎流行期安寧緩和醫療所面臨的挑戰,應用倫理評論第71期,2021.10
|
會議論文
|
1. 佛教的末期照顧生命質素的提升與轉化,2017.07,The 20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hinese Philosophy,the forma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Chinese Philosophy (ISCP)
|
2. The Relative Ethical Problems of Terminal Sedation and Its Derivation,2017.08,APHC2017亞太安寧療護會議,亞太安寧療護會議(APHC)
|
3. 佛教慈悲關懷理論之探討-以《大智度論》為主要依據,2017.12,2017東亞佛教思想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台灣大學
|
4. The impact of Taiwan's ban on visits to palliative care wards during the period of Covid-19 pandemic and our proper response,2021.09,21st Asian Bioethics Conference: Bioethics in the COVID-19 Era,Asian Bioethics Conference
|
5. 以佛法的視角探討斷食與善終,2023.08,第21屆印順導師思想之理論與實踐國際學術會議,玄奘大學
|
出版著作
|
1. 《鑑真大和上——天平之甍》,2020.12,經典出版社
|
2. 《陪你善終:跟隨臨床宗教師走入靈性困惱與靈性照顧之旅(共同作者)》,2023.02,三應股份有限公司出版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