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上方區塊 移至主內容區塊移至頁尾區塊
Header
:::
Content
校外研究人員
李玉珍教授
2023.01.28
李玉珍教授

 

 

 

 

研究專長

 

宗教與性別研究、臺灣佛教

 

 

   

 

美國康乃爾大學東亞研究所博士

美國康乃爾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

國立清華大學歷史學系碩士

國立清華大學中國語文學系學士

 

 

   

 

國立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副教授(2010.08~2016.08)

國立政治大學華人宗教研究中心副教授(2014.08迄今)

國立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教授(2016.08迄今)

國立政治大學華人宗教研究中心中心主任(2016.08~2017.07)

國立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所長(2018.08~2019.07)

國立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所長(2019.08~2020.07)

國立政治大學華人宗教研究中心中心主任(2020.08~2021.07)

國立政治大學華人宗教研究中心中心主任(2021.08~2022.01)

國立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所長(2022.08~2023.07)

 

 

   

 

 

期刊論文

1.        2022.12, '戰後臺灣佛教第二波二部僧授戒, ' 《佛教圖書館館刊》, No.70, pp.75-103.

2.        2022.09, 'Taiwanese Nuns and Education Issues in Contemporary Taiwan, ' Religions, Vol.13, No.9, pp.847.

3.        2020.04, '大巡真理會的女性宗教參與:以驪州本部道場為例, ' 大巡思想論叢, No.34, pp.75-105.

4.        2017.10, '跨地同坐一門禪修--聖嚴法師的國際弘法, ' 聖嚴研究, No., pp.305-347.

5.        2017.06, 'From "Vegetarian Women" to "Female Volunteers" to "Dharma Aunties": the Institutionalization of Buddhist Women's Affiliation with Monastic Sangha in Contemporary Taiwan, '.

6.        2016.12, '聖嚴法子繼程:馬佛與臺佛締結華人佛教圈, ' 臺灣宗教研究, Vol.15, No.2, pp.5-25.

7.        2016.03, '雲水不住 ---- 曉雲法師的比丘尼形象樣式, ' 玄奘佛學研究, pp.73 - 104.

8.        2015.10, '法華信仰的物質性傳播:《弘贊法華傳》的經本崇拜, ' 《台灣宗教研究》, Vol.第十三卷, No.第一期, pp.5-28.

9.        2015.09, '書評: Chün-fang Yü, Passing the Light: The Incense Light Community and Buddhist Nuns in Contemporary Taiwan, ' 漢學研究, Vol.33, No.3, pp.401-408.

10.     2015.06, '受戒施教:戰後臺灣比丘尼身分的形成與凝聚, ' 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 No.25, pp.1-52.

11.     2014.06, '〈法華信仰的物質性傳播:《弘贊法華傳》的經本崇拜〉, ' 《台灣宗教研究》, Vol.13, No.1, pp.5-27.

12.     2014.03, '台灣戰後崛起的優婆夷典範之群體意涵, ' 《玄奘佛學研究》, No.21, pp.97-130.

13.     2013.03, '書評: Zhiru, The Making of a Savior Bodhisattva: Dizang in Medieval China, ' 漢學研究, Vol.31, No.1, pp.319-326.

14.     李玉珍, 2011.12, '巡弋失樂園-大理觀音佛國的政治建構, ' 台灣宗教研究, Vol.10, No.2, pp.3-34.

15.     李玉珍, 2009.08, '《二十四尊得道羅漢傳》與羅漢信仰:文字與圖像敘述, ' 《台灣宗教研究》, Vol.8, No.1, pp.1-25.

16.     李玉珍;李鸞嫻, 2007.04, '新竹市齋堂巡禮:福林堂, ' 《竹塹文獻雜誌》, Vol.0, No.38, pp.90-114.

17.     李玉珍*, 2005.06, '戰後台灣的佛教出版事業:以陳慧劍為例, '.

18.     李玉珍, 2005.05, '入世的出家人, ' 《人籟辯論月刊》, Vol.0, No.25, pp.36-41.

19.     李玉珍, 2004.07, '《長老尼偈》的修辭故事兼以對照《長老偈》, ' 《國立台灣大學佛學研究中心學報》,第9, Vol.0, No.9, pp.1- 36.

20.     李玉珍, 2003.03, '書評:沈劍英主編,中國佛教邏輯史, ' 《中國文哲所研究集刊》, Vol.0, No.22, pp.324-327.

21.     李玉珍, 2002.12, '佛教的女性、女性的佛教——近二十年來佛教的佛教婦女研究, ' 《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第10, Vol.0, No.10, pp.147-176.

22.     李玉珍, 2002.06, '比丘尼研究佛教與性別研究的交涉, ' 《婦女與性別研究通訊》, Vol.0, No.63, pp.11-16.

23.     李玉珍, 2002.05, '台灣比丘尼與二部授戒, ' 《兩性平等教育季刊》, Vol.0, No.18, pp.23-29.

24.     李玉珍, 2001.07, '1950年代的反共文學與佛教文學——《佛教小說集》裡的戰爭、愛情與鄉愁, ' 《國立台灣大學佛學研究中心學報》第6, Vol.0, No.6, pp.317-345.

25.     李玉珍, 2000.12, '寺院廚房裡的姊妹情:戰後台灣佛教婦女的性別意識與修行, '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87, Vol.0, No.87, pp.97-128.

26.     李玉珍;闞正宗, 2000.01, '921震災佛教寺院受損與賑災初步調查, ' 《台灣宗教學學會會訊》第四期, Vol.0, No.4, pp.38- 61.

27.     李玉珍, 1999.12, '佛教譬喻文學中的男女美色與情慾——追求美麗的宗教意涵, ' 〈佛教譬喻文學中的男女美色與情慾——追求美麗的宗教意涵〉,《新史學》第十卷第四期, Vol.10, No.4, pp.31-65.

28.     李玉珍, 1998.06, '書評John Kieschnick (柯嘉豪), The Eminent Monk: Buddhist Ideals in Medieval Chinese Hagiography, ' 《新史學》第9卷第2, Vol.9, No.2, pp.187-192.

29.     李玉珍*, 1996.12, '佛學之女性研究--近二十年英文著作簡介, '.

 

會議論文

1.        2022.11, '佛教人類學:南傳和漢傳的研究回顧, ' 女神信仰與宗教交流工作坊, 佛光大學佛教研究中心.

2.        2022.10, '信仰、 實踐與女性主義的宗教學, ' 宗教文化與性別平等研討會, 南華大學.

3.        2022.10, '天瘟永息:唯心聖教的長程法會與救世理念, ' 宗教生活實踐研究群,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4.        2022.09, '戰後台灣尼傳的蒐集與分析, ' 第三屆臺灣佛教論壇, 圓光佛學研究所主辦,政治大學宗教所協辦.

5.        2022.08, '宗教市場與佛教女力, ' 臺灣佛教論壇, 政大宗教所、聖嚴教育基金會、慈濟基金會合辦.

6.        2022.05, 'Taiwanese Nuns and Education Issues in the Contemporary Era, ' Gender Asymmetry in the different Buddhist Traditions Through the Prim of Nuns’ Ordination and Education, Founded by the Chiang Ching-kuo Foundation.

7.        2022.02, '《佛法真義》的學思與佛學教育, ' 2022 世界華人宗教學術研討會:宗教信仰傳承、文化永續, 南華大學人間佛教研究及推廣中心、馬來西亞拉曼大學中華研究中心、輔仁大學宗教學系、財團法人夏荊山文化藝術基金會聯合舉辦.

8.        2021.06, '聖嚴法師的禪修史觀與教學, ' 第八屆漢傳佛教與聖嚴思想國際學術研討會, 聖嚴教育基金會.

9.        2020.12, '嬰靈崇拜的跨界:從日本紫雲寺水子到台灣紫河車, ' 台灣道教與地方社會學術論壇, 政治大學華人宗教研究中心.

10.     2020.12, '當代專業化尼僧團——從玉山岩到香光迦耶(1980-2020), ' 第六屆近現代漢傳佛教論壇, 聖嚴教育基金會.

11.     2020.12, '宗教與性別研究回顧2001-2020, ' 臺灣宗教社會學的思辨與迴響:臺灣視角的在地建構與跨域交織, 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

12.     2020.12, '天瘟永息:唯心聖教庚子年(2020)的誦經法會, ' 實踐與意義建構-危機轉型中的華人文化主體性;醫療與照顧研討會, 政治大學華人文化主體性研究中心.

13.     2020.04, '大巡真理會的女性宗教參與:以驪州本部道場為例, ' 大巡思想論叢 34, 大巡思想學術院, pp.75-105.

14.     林美容, 2019.11, '女神的靜默: 觀音、瑪利亞、媽祖的修行與救度, ' 臨水文化與女神信仰學術研討會, 政治大學華人宗教研究中心.

15.     2019.08, '從研究方法談1920世紀中國婦女的修行形式, '.

16.     2019.08, '從研究方法談1920世紀中國婦女的修行形式, ' 2019中國現代佛學文化論壇, 中國文化院、北京師範大學人文宗教高等研究院.

17.     2019.07, 'Entering the Śūnyatā Gate: the transformation of Taiwanese Vegetarian Ladies to Tonsured Nuns, ' The 2nd Annual Conference of East Asian Society of Scientific Studies of Religions (EASSSR): “East-West Encounters and Religious Change in Modernizing East Asia”, East Asian Society of Scientific Studies of Religions (EASSSR).

18.     2019.06, 'Contemporary BhiksuniSangha in Taiwan and Engaged Buddhism, ' The Centre for Interdisciplinary Studies on Buddhism (Centre d’étudesinterdiciplinairessur le bouddhisme, CEIB), The Centre for Interdisciplinary Studies on Buddhism.

19.     2019.06, 'Buddhist Nuns and Women in Tang China, ' Ghent Centre for Buddhist Studies, Ghent University, the doctoral special course on “ Women and Nuns in Chinese Buddhism, Ghent Centre for Buddhist Studies, Ghent University.

20.     2019.06, 'Nuns’ Ordination: The Taiwanese Case, ' The doctoral special course on “Women and Nuns in Chinese Buddhism”, Ghent Centre for Buddhist Studies, Ghent University.

21.     2019.06, 'Taiwanese Nuns in the Contemporary Era, ' The doctoral special course on “Women and Nuns in Chinese Buddhism”, Ghent Centre for Buddhist Studies, Ghent University.

22.     2019.05, '台灣佛教女性的利基, ' 成為「法」的築夢者系列一:佛教女性宗教師培訓系列, 華人文化主體性研究中心、財團法人北投中正山法雨寺、INEB (International Network of Engaged Buddhism).

23.     2019.05, '超越性的槓桿:媽祖、儀式與認同, ' 樂成宮第三屆媽祖學國際研討會, 中興大學歷史所.

24.     2019.05, '《南遊雲水情》的僧尼比較:馬來西亞的移民佛教網絡, ' 第二屆宗教文化與性別倫理國際學術會議暨第十七屆印順導師思想之理論與實踐學術會議, 玄奘大學宗教與文化系.

25.     2019.03, 'The International Network of Malaysian and Singapore Chinese Buddhism in NanyouYunshuiqing (Southward Travels: Buddhist Luminaries in Singapore and Malaysia from 1883 to 2005), ' Association for Asian Studies 2019 Annual Conference, Panel: Dharma in Motion: Buddhism in the Chinese Diaspora, Association for Asian Studies.

26.     2018.11, '命名與規範:民初佛教婦女教育與僧團現代, ' 「五四運動與中國宗教發展」國際學術研討會, 中研院近史所.

27.     2018.11, '《南遊雲水情》中馬來西亞華人佛教的網絡, ' 「佛教義理與實踐」國際學術會議, 政大宗教所, 廣明寺.

28.     2018.10, '重訪聖地復興佛教:星雲大師與印度, ' 第六屆人間佛教座談會發表稿, 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 pp.201-207.

29.     2018.06, '當代佛國圖像:台灣僧尼印度朝聖記實研究, ' 第七屆漢傳佛教與聖嚴思想國際學術研討會, 聖嚴教育基金會.

30.     2017.12, 'Authenticity and Authority: Dual Ordination in the Post-War Vinaya Revival in Taiwan, ' Vinaya Revival in Twentieth Century China and Taiwan, CCK Foundation.

31.     2017.06, 'From "Vegetarian Women" to "Female Volunteers" to "Dharma Aunties": the Institutionalization of Buddhist Women's Affiliation with Monastic Sangha in Contemporary Taiwan, ' the 15th Sakydhiata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Buddhist Women, 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Buddhist Women, Sakyadhita.

32.     2017.04, '華嚴蓮社的法脈與祖庭, ' 第七屆華嚴專宗國際學術研討會, 華嚴專宗佛學院.

33.     2017.03, 'Teaching Meditation in Malaysia, Taiwan, North America, and Europe: The Transnational Career of Venerable Chi Chern, ' the Association for Asian Studies, Annual Conference 2017, the Association for Asian Studies.

34.     2017.02, 'Tanscending Sectarian Confinement and Governmental Control: Master Shengyen’s Reconstruction of Dharma Lineage and Home Temple, ' Buddhist statecraft in East Asia: A Conference of Storytellers, University of South California.

35.     2016.12, '文類與主調:覺苦證道的佛教文學主體意識, ' 第三届宗教实践与文学创作暨《中国宗教文学史》编撰国际学术研讨会, 武漢大學.

36.     2016.12, 'The Revival and Reconstruction of the Vinaya Tradition in Contemporary Taiwan: Nanlin Nunnery and the Bhikshuni Re-Ordination Movement, ' Vinaya Revival in Twentieth Century China and Taiwan, CCK Foundation.

37.     2016.07, '跨地同坐一門禪修:法鼓山的國際法脈觀, ' 第六屆聖嚴思想國際學術研討會, 聖嚴教育文化基金會, pp.1-24.

38.     2016.04, 'The Buddhist Homeland and the International Lineage of DDM Meditation Groups in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 Religious Nationalism, Laiden University.

39.     2016.01, '慈莊法師與西來寺:佛光山國際弘法模式的基礎, ' 第一屆人間淨土與彌陀淨土國際會議, 香港中文大學.

40.     2016.01, '聖嚴法子繼程:馬佛與台佛締結華人佛教圈, ' 馬來西亞多元宗教:回顧與前瞻, 國立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華人宗教研究中心、中央研究院亞大專題研究中心.

41.     2015.12, '回顧當代台灣佛教的性別化與國際化研究趨勢, ' 近現代漢傳佛教研究論壇思想、歷史、敘說與社會, 聖嚴教育基金會.

42.     2015.12, 'Identity and Agency: the Rhetoric of Dual Ordination in Postwar Taiwan Buddhist Renaissance, ' Vinaya Revival in Twentieth Century China and Taiwan, CCK Foundation.

43.     2015.03, 'From Vegetarian Women to Buddhist Nuns: Changing Religious Identities in Post-War Taiwanese Women, ' Taiwan and China in Global Context, Department of Philosophy, the University of Scranton.

44.     2014.06, '戰後台灣比丘尼僧團的發展, ' 台灣佛教的人物與歷史學術研討會, 國立中正大學歷史系、彌陀基金會.

45.     2014.06, '女人的禪淨雙修:清代彭氏的女居士傳記, ' 第六屆兩岸四地暨國際佛教學術研討會, 澳門大學人文學院.

46.     2014.06, '語境傳承:聖嚴法師的文字化禪修體驗, ' 第七輯聖嚴研究, 聖嚴教育文化基金會.

47.     2014.05, '當代台灣佛教的修行實踐, ' 修行與禮敬當代宗教的傳統與對話, 中華民國華嚴學會、政治大學華人宗教研究中心、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

48.     2014.01, '念佛生西的女性典範基調:善女人往生傳, ' 宗教實踐與文學創作暨《中國宗教文學史》編撰國際學術研討會, 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南華大學、武漢大學文學院、武漢大學中國宗教文學與宗教文獻研究中心.

49.     2013.10, '法華信仰的物質性傳播:《弘贊法華傳》的經本崇拜, ' 傳佛教的跨文化交流國際研討會, 中華佛研所、法鼓佛教學院、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政治大學華人宗教研究中心.

50.     2013.08, '台灣新興佛教, ' 學術論壇:東亞新亞宗教研究傾向與課題, 政治大學宗教所、韓國新興宗教研究學會、韓國大巡真理會.

51.     2013.08, '追隨千手千眼觀音:觀音信仰與台灣當代佛教女性, ' 海峽兩岸觀音文化學術研討會暨第三屆伏牛山文化圈全國學術研討會, 河南省平顶山市政协、财团法人向阳基金会(台湾)、平顶山学院.

52.     2013.07, '富貴之必須:《華嚴經入法界品》的女善知識, ' 第四屆華嚴國際學術研討會:華嚴義學與華嚴藝術, 華嚴學術中心、政治大學宗教所.

53.     2013.07, '齋姑與尼僧:台灣女性教育資源之銜接與轉變, ' 台灣宗教及其研究的典範與挑戰, 台灣宗教學會.

54.     2013.01, '癌末病房的西方入學通知書──郭惠珍的現代淨土往生傳, ' 試煉與苦難:中國宗教與文學的對話國際學術研討會, 中研院文哲所.

55.     2012.11, '釋迦提達──跨佛教傳統的女性聯盟, ' 華人宗教研究四校會議, 北京大學宗教所.

56.     2012.11, '台灣佛學研究之取徑發展, ' 當代漢傳佛教研究:方法、典範、意義, 法鼓山佛學院.

57.     2012.10, 'From Scholarly Nuns to Religious Teachers:Education and Gendered Division of Labor in Taiwanese Buddhism, ' Religion and Politics in Greater China, History Department, Oregan State University.

58.     2012.06, '禪修傳統的復興與東西交流以聖嚴法師為例, ' 第四屆聖嚴思想國際學術研討會, 聖嚴教育文化基金會.

59.     2012.04, 'From Vegetarian Women to Buddhist Nuns:Changing Religious Identities in Post-War Taiwanese Women, ' The SriLankaBhikusni Revival, American Institute for Lankan Studies.

60.     2012.04, '女齋堂空門化的契機──從齋姑到比丘尼修行方式的轉變, ' 現代佛教與華人社會論壇」, 香港樹德大學.

61.     2011.10, 'Lay Buddhist Female Piety in Shanghai during the 1930s, ' the 5th Anninal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The Lay Buddhist Forum, The Lay Buddhist Forum in Seoul.

62.     2011.06, 'The Invisible Heir, ' "12th SakyadhitaInternatioanl Conference on Buddhist Women: Leading to Liberation", Sakyadhita: 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Buddhst Women, pp.35-38.

63.     2011.06, 'Female Buddha and Immortal Prostitute: the Doomed Career of Religion Women in Qing Novels, ' 1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Women and Gender in Chinese Religions, Macao University.

64.     2011.05, 'Buddhism, Disease and Suffering-- The Legendary Cancer Fighter Ven. Daozheng, ' 宗教經驗與臨床療癒:人文、科學的百年相遇與對話」國際研討會, 政治大學宗教所.

65.     2011.01, '高僧聖尼:台灣的佛教傳記研究回顧, ' 「華人宗教研究四校會議」, 政治大學宗教所.

66.     2010.07, '巡弋失樂園:雲南白族觀音佛國的政治建構, ' 北京大學東方文學研究中心與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合辦之「跨文化的佛教神話學研究國際學術會議」, 北京大學東方文學研究中心與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

67.     2009.12, '從佛堂到道場:法雲寺與女齋堂轉型, ' 「四溪期末學術研討會」, 國際客家研究中心主辦.

68.     2009.06, 'Enlightening Society with the Institutionalized Buddhist Education by Nun Xiuwen, ' Conference on Engaged Religions and the Public Good in Chinese Societies, National TsingHua University.

69.     2009.05, '齋姑與尼僧教育資源之比較, ' 2009佛教僧伽教育國際研討會──現代尼僧伽教育之回顧與前瞻研討會」, 香光尼僧團財團法人伽耶山基金會、艋舺龍山寺主辦.

70.     2009.05, '戰後台灣女性的宗教選擇以真佛宗為例, ' 「『儀式與宗教實踐會議』」, 香港中文大學宗教與文化研究所、馬來西亞大學中文系與密教總會合辦.

71.     2009.03, '宗教、性別的跨國聯盟, ' 「宗教與衝突對談」, 成功大學與佛光大學合辦.

72.     2008.12, '齋教的神明/法脈雙軌制:日治寺廟整運動與楊梅奉天宮, ' 「第二屆客家研究國際會議」, 國立交通大學客家文化學院.

73.     2008.09, '尼傳的敘事與修行典範, ' 「第二屆『佛教文獻與文學』國際會議」, 日本佛教國際大學與南華大學合辦.

74.     2008.06, '戰後僧青年對於台灣佛教的貢獻:以淨心長老為例, ' 「佛教人間行者學術會議」, 高雄光德寺主辦.

75.     2008.06, 'Female Piety and Social Involvement: the Lotus Community in 1930s Shanghai, '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Buddhist Studies, Atlantic.

76.     李玉珍;李鸞嫻, 2008.05, '齋教空門化福林堂的祭儀轉化, ' 民間佛教學術會議, 香港中文大學.

77.     李玉珍, 2007.11, '政治與僧團的角力中國比丘尼登壇受戒, ' 「第二屆應用倫理國際學術會議『宗教文化與性別倫理』」, 玄奘大學主辦.

78.     李玉珍, 2007.07, 'The Ordiantion System of the Late Imperial China, ' First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Buddhist Womne''s Role in the Sangha, BhikshuniVinaya and Ordination Lingeages, University of Hamburg.

79.     李玉珍, 2007.07, '中國佛教會一甲子女戒師, ' 《中國佛教會復會六十週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中國佛教會, pp.115-136.

80.     李玉珍, 2007.05, '雲水不住——曉雲法師的比丘尼典範, ' 2006年華梵大學創辦人曉雲法師思想行誼研討會暨第十三屆國際佛教教育文化研討會會議論文集》, 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 pp.11-38.

81.     李玉珍, 2007.05, '佛教與中國婦女, ' 「〈中國史新論:宗教篇與性別篇〉學術會議」, 中研院歷史語言所主辦.

82.     李玉珍, 2007.05, '宋明的戒壇制度, ' 「『佛學文學與史學』學術會議」, 玄奘大學主辦.

83.     李玉珍, 2006.08, '佛教與社會問題單元圓桌座談, ' 第一屆斯里蘭卡國際佛教和平促進會議, 斯里蘭卡勘帝.

84.     李玉珍, 2006.06, 'The Gender Issue in Contemporary Taiwan, ' Sakyadhita: 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Buddhist Women第九屆國際年會, Sakyadhita: 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Buddhist Women.

85.     李玉珍, 2006.06, '性別與宗教, ' 「性別教科書學術研討會」, 女學會與高雄師範大學性別研究所合辦.(TSSCI)

86.     李玉珍;廖憶榕, 2006.05, '佛門之孝──印順導師與妙雲蘭若, ' 「第六届印順導師思想之理想與實踐-印順導師與人菩薩行-學術會議」, 玄奘大學宗教學系、弘誓文教基金會等合辦.

87.     李玉珍, 2006.05, '徘迴觀音與地藏之間:台灣九華山福慧比丘尼崇拜, ' 「民間佛教研究學術研討會」, 香港中文大學文化與宗教研究所、人間佛教研究中心合辦.

88.     李玉珍, 2006.02, '中國佛教與女性, ' 中國佛教與女性,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所.

89.     李玉珍, 2005.11, '地藏信仰與當代台灣比丘尼--以敬定與地皎法師的信仰活動為例, ' 「第一屆兩岸三地佛教傳統學研討會」, 香港中文大學人間佛教研究中心、佛光大學、廣東中山大學宗教研究所合辦.

90.     李玉珍, 2005.07, '修行制度與性別, ' 「台藏尼僧交流研討會」, 台藏基金會、迦耶基金會主辦.

91.     李玉珍, 2005.06, 'The Gender Issue in Contemporary Taiwan Buddhism, ' Women''s Worlds 2005 (WW05): 9th International Interdisciplinary Congress on Women, 韓國首爾梨花女子大學.(TSSCI)

92.     李玉珍, 2004.12, '/別神異:中古宗教女性傳記之敘事結構, ' 「聖傳與詩禪-中國文學與宗教國際學術會議」, 中央研究院文哲所主辦.(TSSCI)

93.     李玉珍, 2004.11, '問學成佛領導戰後台灣佛教讀書風潮的印順導師, ' 「人間佛教的發展與實踐學術研討會」, 英屬哥倫比亞大學亞洲研究學系、慈濟大學人文社會學院合辦.

94.     李玉珍, 2004.07, 'The Path to Enlightenment: Autobiographies of Two Contemporary Taiwanese Bhiksunis, ' Sakyadhita: 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Buddhist Women 第八屆年會, 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Buddhist Women.(TSSCI)

95.     李玉珍, 2003.12, 'Guanyin and the Buddhist Scholar Nuns: Changing Meaning of the Nun-hood, ' 「兩岸性別研究學術研討會」, 台灣大學婦女研究室主辦.(TSSCI)

96.     李玉珍, 2003.11, '羅漢的屬性──以《二十四尊得道羅漢傳》神化聖僧為例, ' 「宗教與文學」學術研討會, 中研院文哲所主辦.(TSSCI)

97.     李玉珍, 2003.09, '性別研究與中國古典文學(1990-2002, ' 「意識認同實踐——2003年女性主義學術研討會」, 清華大學性別與社會研究室以及女學會主辦.(TSSCI)

98.     李玉珍, 2003.03, '愛恨纏縛:佛傳文學裡的夫妻之情, ' 《第四屆通俗文學與雅正文學研討會論文集》, 國立中興大學中文系.

99.     李玉珍, 2002.07, 'The Religiosity and Leadership of Taiwanese Bhikusni Leaders: Guanyin and BhikusniFuhui and Zhengyan, ' Sakyadhita: 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Buddhist Women)第七屆年會, 台北國際佛教婦女協會.

100.  李玉珍;林淑娟, 2002.04, '意識改變喜瑪拉雅山佛教文化中的女性宗教認同, ' 第三屆印順導師思想之理論與實踐──人間佛教與當代對話學術討論會論文集, 弘誓文化基金會.

101.  李玉珍;林淑娟, 2002.04, '佛教的女性,女性的佛教-比較近二十年來中英文的佛教婦女研究, ' 《第三屆印順導師思想之理論與實踐──人間佛教與當代對話學術討論會論文集》, 弘誓文化基金會.

102.  李玉珍, 2001.03, 'Filial Piety and Women’s Enlightenment: Miaoshan and Scholar Nuns in Contemporary Taiwanese Buddhism, ' AAS年會, AAS年會.(TSSCI)

103.  李玉珍, 2000.09, '出家入世:戰後台灣佛教女性僧侶生涯之變遷, ' 《回顧老台灣、展望新故鄉-台灣社會文化變遷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國立師範大學歷史系, pp.149-207.(TSSCI)

 

   

1.        2022.06, '台灣佛教通史第七卷:台灣漢傳佛教的寺廟與人物, ' 台灣佛教通史, 彌陀文教基金會.

2.        2016.12, '佛教文學裡的聖凡男女, ' 新文豐.

3.        2016.11, '戰後台灣佛教與女性:李玉珍自選集, ' 宗教學者經典, 博揚.

4.        李玉珍;林美玫, 2003.11, '宗教與婦女:跨領域的視野, ' 里仁書局.

5.        李玉珍, 1989.01, '唐代的比丘尼, ' 學生書局.

 

專書篇章

1.        2022.11, '戰後台灣佛教期刊回顧, ' 台灣佛教通史第八卷:當代台灣佛教的多元發展, 彌陀文教基金會, pp.141-143.

2.        2022.06, '〈第六章第五節 : 跨國教團的崛起 , ' 《台灣佛教通史第七卷:當代台灣漢傳佛教的寺院與人物》, 彌陀文教基金會, pp.467-477.

3.        2022.06, '〈第四章第二節:戰後台灣佛教期刊回顧〉, ' 《台灣佛教通史第八卷:當代台灣佛教的多元發展》, 彌陀文教基金會, pp.141-143.

4.        2022.06, '美國、加拿大地區, ' 台灣佛教通史卷五, 彌陀文教基金會, pp.329-348.

5.        2022.06, '導論:台灣佛教山派, ' 台灣佛教通史卷七, 彌陀文教基金會, pp.3-11.

6.        2022.06, '佛學研究成果, ' 台灣佛教通史第八卷:當代台灣佛教的多元發展, 彌陀文教基金會, pp.144-169.

7.        2022.06, '護法與弘法:戰後台灣佛教與女性, ' 台灣佛教通史第八卷:當代台灣佛教的多元發展, 彌陀文教基金會, pp.323-364.

8.        2020.12, '命名與規範民初佛教修行主義與女性宗教身分, ' 五四運動與中國宗教的調適與發展,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pp.579-608.

9.        2020.06, '超越性的槓桿:媽祖、儀式與認同, ' 樂成宮媽祖學國際研討會會議論文集.第三屆:宗教與性別:傳統宗教中女性的形象、組織與禁忌, 國立中興大學歷史系暨台中樂成宮, pp.19-34.

10.     2020.02, '受戒施教:戰後台灣比丘尼身分的行程與凝聚, ' 性別與權力, 台大學出版中心, pp.311-346.

11.     2019.07, '戰後台灣比丘尼身分的發展與定位, ' 台灣佛教的歷史與人物, 國立中正大學歷史學系暨研究所/財團法人彌陀文教基金會, pp.102-134.

12.     2019.04, '國際法子與中國祖庭:以法鼓山全球化為例, ' 華人宗教與國族主義, 政治大學, pp.129-152.

13.     2019.03, '華嚴蓮社的法脈與祖庭, ' 華嚴專宗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2017, 華嚴蓮社, pp.129-152.

14.     2018.11, '淨土善女人往生傳的生西結構, ' 佛教文學研究, 佛光文化, pp.601-617.

15.     2018.01, 'Religiosity and Leadership among Taiwanese Buddhist Nuns, ' Bridging Worlds: Buddhist Women’s Voices across Generations, SUNY Press, pp.137-152.

16.     2017.12, '慈莊法師與西來寺:佛光山比丘尼對國際弘法的貢獻, ' 眾力莊嚴與一佛圓滿, 香港菩提出版社, pp.425-444.

17.     2017.06, '贞信坚节:彭际清《善女人传》的女性典范, ' 融合之迹:佛教与中国传统, 上海人民出版社, pp.185-216.

18.     2016.08, '보이지않는계승자, ' 불교페미니즘과리더십, 불광출판사, pp.92-103.(韓語())

19.     2016.07, '真佛宗與婦女, ' 朵朵蓮生:真佛宗研究論集, 文史哲, pp.89-121.

20.     2016.01, '語境傳承:聖嚴法師的文字化身體禪修, ' 聖嚴研究第七輯, 法鼓文化, pp.54-90.

21.     2014.08, '“BhiksuniHiuwan: Enlightening Society by Institutionalizing Buddhist Education,”, ' Eminent Buddhist Women,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pp.101-110.

22.     2012.10, '女齋堂空門化的契機──從齋姑到比丘尼修行方式的轉變, ' 現代佛教與華人社會, 圓桌文化, pp.66-105.

23.     2012.05, '入世的出家人, ' 人性與神性的激盪, 中華利氏學社, pp.136-143.

24.     2011.12, '敘事奠基文化:尼傳的修行典範, ' 佛教文獻與文學, 佛光出版社, pp.342-386.

25.     2010.12, '齋姑、齋教與宗族:日治新竹州的女齋堂, ' 客家、女性與邊陲性, 南天書局, pp.51-69.

26.     2010.09, '齋姑與尼僧教育資源之比較, ' 比丘尼的天空:佛教僧伽教育國際研討會論文集, 財團法人伽耶山基金會, pp.51-69.

27.     2010.04, '出家による社会進出-戦後台湾における女性僧侶の生き方, ' 《台灣女性研究の挑戰》, 人文書院, pp.213-233.(日語())

28.     李玉珍;闞正宗, 2010.02, '齋教的神明/法脈雙軌制:日治寺廟整理運動與楊梅奉天宮, ' 客家的形成與變遷, 交大出版社, pp.405-445.

29.     李玉珍, 2009.05, '中國婦女與佛教, ' 中國史新論性別史分冊, 聯經出版公司, pp.463-492.

30.     李玉珍, 2008.10, ' シャマニズムと道教、仏教、新興宗教, ' 台灣女性史入門:信仰篇, 人文書院.(日語())

31.     李玉珍, 2008.08, 'The Gender issue in Contemporary Taiwan Buddhism, ' Karma LeksheTsomo eds., Buddhist Women in a Global Multicultural Community, SukhiHotu, pp.189-199.

32.     2008.03, '中國佛教會一甲子女戒師, ' 中國佛教會復會六十週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中國佛教會.

33.     2008.02, '戒壇沿革與婦女出家, ' 宗教文化與性別倫理國際學術會議論文集, 法界出版社.

34.     2007.10, '徘迴觀音與地藏之間:台灣九華山福慧比丘尼崇拜, ' 民間佛教研究, 中華書局.

35.     2007.06, 'Reconstructing Buddhist Perspectives on Homosexuality: Enlightenment from the Study of the Body, ' The Pilgrim Press.

36.     2007.04, 'In Pursuit of Buddha-hood: Master Yinshun and the Buddhist Study in Postwar Taiwan, ' Development and Practice of Humanitarian Buddhism: Interdisciplinary Perspectives, Tzuchi University Press.(德語())

37.     2006.03, 'Bodhisattva Kśitigarbha and Buddhist Nuns in Contemporary Taiwan, ' Out of the Shadows: Socially Engaged Buddhist Women, Sri Satguru Publications.

38.     2005.06, 'Guanyin and the Buddhist Scholar Nuns The Changing Meaning of Nun-hood, ' Gender, Culture and Society: Women’s Studies in Taiwan, Asian Center for Women’s Studies.

39.     2005.04, '戰後佛教的出版事業——以陳慧劍為例, ' 佛教文化與當代世界:慶祝印順導師百歲嵩壽學術論文集, 文津出版社.

40.     2004.07, 'Religiosity and Leadership among Taiwanese Buddhist Nuns, ' Bridging Worlds: Buddhist Women’s Voices across Generations, Yuan Chuan.

41.     2003.12, '愛恨纏縛:佛傳文學裡的夫妻之情, ' 第四屆通俗文學與雅正文學研討會論文集, 新文豐, pp. 109-135.

42.     2003.06, '佛教與女性研究回顧, ' 研究典範的追尋:台灣本土宗, 南天書局.

43.     2002.12, '母女情結:台灣女性出家與繼承家庭角色的兩難, ' 情感、情緒與文化:台灣社會的文化心理研究,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pp.363-404.

44.     2001.06, '佛教蓮社與女性之社會參與——1930年代上海蓮社與1960年代台灣蓮社之比較, ' 公與私:近代中國個體與群體之重建,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45.     2001.04, '當頭棒喝:禪宗文學之公案, ' 讓證據說話:中國篇, 麥田出版社.

46.     2001.03, '導讀Lorraine Daston,經驗中的證據與神蹟故事, ' 讓證據說話:對話篇, 麥田出版社.

47.     2000.03, 'Ordination, Legitimacy, and Sisterhood: the International Full Ordination Ceremony in Bodhgaya, ' Innovative Buddhist Women: Swimming Against the Stream, Curzon, pp.168-198.

 

 

研究計畫

 

 

科技部

1.      

計畫名稱:宗教與文學的交涉:眾神載體神魔小說(3/3)

執行期限:201008~201110

補助/委託機構:國科會

2.      

計畫名稱:補助人文及社會科學研究圖書計畫規劃主題:當代世界宗教 -全球化與在地化

執行期限:201306~201405

補助/委託機構:國科會

3.      

計畫名稱:剪輯與重構經典證據的淨土《善女人往生傳》

執行期限:201408~201607

補助/委託機構:國科會

4.      

計畫名稱:聖嚴法子繼程:馬佛與台佛締結華人佛教圈(1/2)

執行期限:201608~201907

補助/委託機構:國科會

5.      

計畫名稱:聖嚴法子繼程:馬佛與台佛締結華人佛教圈(2/2)

執行期限:201708~201907

補助/委託機構:國科會

6.      

計畫名稱:全球脈絡下的臺灣宗教:國族認同、宗教流動、文化跨界比較研究-(子計畫一)朝聖、謁祖、行腳:2000年臺灣佛教的世界圖像

執行期限:201701~201807

補助/委託機構:國科會

7.      

計畫名稱:僧伽教育、宗派身分與佛教認同:圓光與佛光山佛學院的跨國網絡

執行期限:202008~202207

補助/委託機構:國科會

8.      

計畫名稱:當代專業化尼僧團從玉山巖到香光山 (1980-2020)

執行期限:202108~202307

補助/委託機構:國科會

9.      

計畫名稱:女神與女人: 當代台灣與傳統華人宗教體系的性別反思-女神共祀分身:台灣巖、寺、亭、堂的女神出巡(1/3)

執行期限:202208~202307

補助/委託機構:國科會

10.   

計畫名稱:女神與女人: 當代台灣與傳統華人宗教體系的性別反思-女神共祀分身:台灣巖、寺、亭、堂的女神出巡(2/3)

執行期限:202308~202407

補助/委託機構:國科會

11.   

計畫名稱:女神與女人: 當代台灣與傳統華人宗教體系的性別反思-女神共祀分身:台灣巖、寺、亭、堂的女神出巡(3/3)

執行期限:202408~202507

補助/委託機構:國科會

 

非科技部

1.      

計畫名稱:語境傳承-法鼓山的禪修制度

執行期限:201307~201412

補助/委託機構:財團法人聖嚴教育基金會

 

 

學術成就

 

1.     民國89年度  科技部(國科會) 國科會甲種研究獎勵

2.     民國105年度 政治大學 教學優良教師獎(專業課程)

3.     民國109年度 國立政治大學 資深優良教師(20)


最後更新日期: 2022-11-01
:::
Foo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