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上方區塊 移至主內容區塊移至頁尾區塊
Header
:::
Content
校外研究人員
邱敏捷教授
2023.01.30
邱敏捷教授

研究專長

 

佛學研究、禪學研究、老莊選讀、中國思想史、哲學概論

 

 

   

 

國立臺南大學人文學院院長(2021.08.01~迄今)

國立臺南大學國語文學系教授(2007.08.01~迄今)

國立臺南大學國語文學系教授兼學務長(2019.08.01~2021.07.31)

國立臺南大學國語文學系教授兼附中校長(2012.08.01~2017.07.31)

國立臺南大學國語文學系系主任(2007.08.01~2010.07.31)

國立臺南大學國語文學系代理系主任(2006.08.01~2007.07.31)

國立臺南大學國語文學系副教授(2006.08.01~2007.07.31)

國立臺南大學語文教育學系副教授(2004.08.01~2006.07.31)

國立臺南師範學院語文教育學系副教授(2003.08.01~2004.07.31)

國立臺南師範學院實習輔導處就業輔導組組長(2003.08.01~2004.07.31)

國立臺南師範學院語文教育學系助理教授(2001.08.1~2003.07.31)

文藻外語學院助理教授(1999.08.01~2001.07.31)

高雄市立小港高中教師(1992.08.01~1999.07.31)

高雄市瑞祥國小教師(1985.08.01~1992.07.31)

高雄市旗津國小教師(1981.08.31~1985.07.31)

 

 

    

 

 

期刊論文

1.    圓照寺敬定法師對臨濟宗七塔派法脈的承續,臺灣文獻,2021.062(72)1-26

2.    《香光尼眾佛學院教學設計彙編》第二輯評析,佛教圖書館館刊,2020.066796-102

3.    評介江燦騰主編《跨世紀的新透視:臺灣新竹市300年佛教文化史導論》,臺灣文獻,2020.062(71)177-199

4.    李添春的行誼及其對臺灣佛教之研究,高雄文獻,2019.061(9)30-53

5.    日治時期曾景來的行誼及其對臺灣佛教之研究,臺灣文獻,2019.062(70)1-32

6.    印順法師對《金剛經》的詮釋——兼與智顗、吉藏、智儼、窺基之比較,法印學報,2018.12953-82

7.    印順對〈入法界品〉之析論,玄奘佛學研究,2017.0327141-163

8.    印順學派的核心思想──以人間佛教為中心的開展,南大人文與社會研究學報,2013.041(47)19-32

9.    松源崇岳生平及其禪思與禪風,臺大佛學研究,2012.122491-120

10. 印順對《法華經》詮釋的觀點──兼與其他重要註釋家的比較,玄奘佛學研究,2012.031739-92

11. 論印順學派的成立,臺灣文獻,2011.093(62)

12. 評江燦騰主編之《戰後臺灣漢傳佛教史──從雙源匯流到逆中心互動傳播的開展歷程》,成大宗教與文化學報,2011.06335-341

13. 巴壺天對「禪公案」的詮釋思維,臺大佛學研究,2008.12

14. 僧肇中觀哲學的形態,正觀,2007.06

15. 從達摩禪到慧能禪的演變——印順與胡適及鈴木大拙相關研究觀點之比較,玄奘佛學研究,2006.07

16. 林希逸《莊子口義》「以禪解莊」析論,玄奘佛學研究,2006.04

17. 以「空」解老析論,南大學報,2005.10

18. 當代「人間佛教」的諍辦——記數年前的一場大風暴始末,當代,2005.07

19. 以「禪」解老析論,玄奘佛學研究,2005.07

20. 楊仁山、章太炎以「唯識」解莊析論——以真心派的唯識詮釋,佛學研究中心學報,2005.07

21. 方以智《藥地炮莊》之「以禪解莊」,南大學報,2005.04

22. 釋淨挺《漆園指通》之「以禪解莊」述析,南師語教學報,2005.04

23. 國小國語文「標準符號」教材現況的探討——以「康軒版」為線索之考察,九十二學年度師範學院教育學術論文發表會論文集,2003.10

24. 《肇論》研究——近代學者「哲學角度」的論述,南師學報,2003.10

25. 以「空」解莊之考察,南師學報,2003.10

26. 僧肇與老莊思想——郭象與僧肇,正觀,2003.09

27. 〈宗本義〉與〈涅槃無名論〉的作者問題,佛學研究中心學報,2003.07

28. 〈長恨歌〉的創作淵源與藝術成就,南師語教學報,2003.04

29. 佛、道「修道主題」之關係——以李復言《續玄怪錄杜子春》與葛洪《神仙傳壺公》為中心之探討,普門學報,2003.03

30. 涅槃無名論,正觀,2002.12

31. 明末〈物不遷論〉之論辯,南師學報,2002.10

32. 憨山《莊子內篇註》之特色,中國文化月刊,2001.09

33. 陽明心學與禪學的「體用」問題,哲學與文化,2000.12

34. 宋明理學「去欲」觀與佛法「離欲」說的異同,孔孟月刊,1996.05

35. 印順導師對中國禪宗發展的研究與評論,哲學與文化月刊,1996.04

36. 袁宏道的文學與禪,中國文化月刊,1993.12

37. 袁宏道「西方合論」的淨土思想,諦觀,1993.04

38. 印順對中國天台宗的批判,諦觀,1991.01

39. 袁宏道的佛教文學,佛教文化,1990.11

 

研討會論文

1.    曾景來〈阿含的佛陀觀〉--以印順導師觀點為對比的考察,第十八屆印順導師思想之理論與實踐--海內外印順學之發展」國際學術會議,2020

2.    Brief History of Evolution of Taiwanese Buddhism — From the fusion of gods and Buddha, Pure-Land in Human World to Human-centered Buddhism, 70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ocial Sciences, Business,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Studies (SBEM)2020 on Thailand, 2020, Thailand: Bangkok.

3.    日治時期臺灣佛教在中日佛教交會下的歧點——以「禪淨雙修」為例,香港中文大學禪與人類文明研究中心主辦:「佛教文化傳播及交流」學術研討會,2019,中國:香港。

4.    The Ideological Reform of Taiwanese Buddhism in Japanese-rule Period:An Investigation on the Clues of Opposing Dual Practice of Chan and Pure Land, Promoting Pure Land in Human Realm, and Emphasizing Social Care, The European Conference on Ethics, Religion & Philosophy 2019 on UK, 2019, UK: Brighton.

5.    印順法師與新竹市佛教——以江燦騰主編《跨世紀的新透視:臺灣新竹市300年佛教文化史導論》為線索,第十七屆印順導師思想之理論與實踐學術會議,2019,桃園。

6.    高雄圓照寺與臨濟宗七塔派,2019鶴山21世紀國際論壇.禪與詩歌論壇,2019

7.    楊惠南的禪學研究析論──般若與佛性,第二屆徑山禪宗祖庭文化論壇,2018,中國:杭州。

8.    印順之著述與《大智度論》的關係〉,第十六屆印順導師思想之理論與實踐學術會議,2018,桃園。

9.    曾景來的行誼及其對臺灣佛教之研究,第八屆思維與創作學術研討會,2018,臺南。

10. Yin-shun's explanatory notes towards "Diamond Sutra“—— And the comparison with Chih-yi, Ji-zang, Chih-yan and Kuei-chi, 1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ultidisciplinary Trends in Social Sciences and Business Research, 2018, Australia: Sydney.

11. 陳鼓應對《莊子》體道工夫與境界的詮釋,第二屆莊子國際學術研討會,2017,中國:上海。

12. 印順人間佛教與彌勒淨土,第八屆兩岸四地暨國際佛教學術研討會,2016

13. 天台性具思想之析論──兼論印順與牟宗三之觀點,2016 東方文化學術研討會,2016

14. Yinshun’s Interpretation of The Maitreya Pure, The Asian Confference on Ethic, 2016, Japan: Kobe.

15. Yin Shun’s Research Regarding the Maitreya Pure Land, The Asian Confference on Ethic, Religion, 2015, Japan: Osaka.

16. 印順對華嚴宗之評論,20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系佛學主辦:「鶴山21世紀國際論壇宗教論壇」,2014,高雄。

17. 印順對〈入法界品〉之析論,國立臺灣大學文學院佛學研究中心主辦:2014東亞佛教思想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2014,臺北。

18. 《百喻經》在佛典中的意義與影響,第八屆思維與創作學術研討會」暨「第三屆修辭學學術研討會,2014,臺南。

19. 印順法師對「文殊法門」的理解與批判,第十二屆印順導師思想之理論與實踐國際學術會議──普世價值與宗教對話,關懷生命協會成立20週年『動保暨生態倫理』論壇,2013

20. 牛頭禪與曹溪禪關係之考察──從胡適到印順,慧燄薪傳──徑山與中國禪宗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2012,中國:杭州。

21. 松源崇岳禪師及其語錄,靈隱寺與中國佛教:紀念松源崇岳禪師圓寂880周年學術研討會,2012,中國:杭州。

22. 傳道法師的講學風格──以內容為主,100學年度通識教育教學發展學術研討會,2012

23. 印順導師與早期門生關係之考察,第十一屆海峽兩岸印順導師思想之理論與實踐──跨宗派的人間佛教視野研討會,2012

24. 楊惠南禪詩研究的特色,臺南大學國語文學系第六屆「思維與創作學術研討會」,2012

25. 印順《中國禪宗史》之考察——兼與胡適及日本學者相關研究的比較之導讀,第八屆印順導師思想之理論與實踐學術會議,2009

26. 禪詩的創意——以數首「開悟詩」為例,「文學藝術與創意研發」學術研討會,2007

27. 佛教對女性主義的思考——以昭慧法師的佛教女性主義論述為例,第二屆應用倫理國際學術會議「宗教文化與性別倫理」,2007

28. 《壇經》的作者與版本——印順與胡適及日本學者相關研究之比較,第六屆「印順導師思想之理論與實踐」學術會議:印順導師與人菩薩行,2006

29. 牛頭禪析論——從胡適到印順,人間佛教的思想與實踐,2005

30. 佛教《六方禮經》之倫理觀探析,第一屆應用倫理學術會議「宗教哲學與環境倫理」,2005

31. 明代前重要《肇論》註疏觀點的演變,九十一學年度師範院校教育學術論文發表會,2002,嘉義。

32. 印順導師人間佛教思想的兩性平等意識及其影響,印順導師思想之理論與實踐學術研討會,2001

33. 從僧肇到印順導師——《肇論》研究史的回顧與檢討,印順導師思想:邁向2000年佛學研討會,2000

34. 胡適與鈴木大拙,海峽兩岸當代禪學學術研討會,1999

35. 印順導師人間佛教思想——與台灣當今其他人間佛教之比較,印順導師思想之理論與實踐學術研討會,1999

36. 印順對《肇論》之評論——兼與湯用彤之比較,台北現代佛教學會,1999

37. 梁漱溟對佛學的理解與批判,國立高雄師大國研所第五屆所友學術討論會,1992

38. 佛教教育現代化的意義與內涵,一九九一佛光山佛教青年學術會議,1991,高雄。

39. 印順導師與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的比較,一九九O佛光佛教學術會議,1990,高雄。

 

   

1.     《曹溪禪唱--《六祖壇經》》,2019.08.01,臺北:秀威資訊科技公司。

2.     《傳道法師年譜》,2015.05.01,臺南:妙心出版社。

3.     《三心了不可得──與傳道法師對話錄》,2015.01.01,臺南:中華佛教百科文獻基金會。

4.     「印順學派的成立、分流與發展」訪談錄,2011.01.10,臺南:妙心出版社。

5.     撕揭八敬法及其引發之相關問題〉,收於釋昭慧等編著《千載沉吟——新世紀的佛教女性思維》,2009.09.17,法界出版社。

6.     挑戰典範——印順對老莊之理解與批判〉,收於張高評主編:《人文與創意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8.07.01

7.     印順《中國禪宗史》之考察——兼與胡適及日本學者相關研究的比較》,2007.02.01,法界出版社。

8.     以佛解莊——以《莊子》註為線索之考察,2007.02.01,法界出版社。

9.     明代註莊之現象——融「佛教觀念」解莊〉,收於黃文樹主編:《教育史哲的舊牖與新窗——張光甫教授榮譽退休紀念文集》,2006.01.01,復文出版社。

10.  印順《中國禪宗史》的特色──兼論其觀點之影響〉,收於現代佛教學會編:《佛教文化與當代世界──慶祝印順導師百歲嵩壽學術論文集》,2005.04.04

11.  《肇論》研究的衍進與開展,2003.01.01,復文出版社。

12.  文學與佛經,2001.04.01,復文出版社。

13.  留住蓮音,2000.11.01,法界出版社。

14.  印順導師的佛教思想(博士論文),2000.01.01,法界出版社。

15.  袁宏道的佛教思想(碩士論文),1993.05.01,商鼎出版社

 

 

獲獎紀錄

 

1.     1995年獲台灣省教育廳獎勵教育人員研究著作優等獎

2.     1996年獲台灣省教育廳獎勵教育人員研究著作佳作獎

3.     1997年獲台灣省教育廳獎勵教育人員研究著作佳作獎

4.     1999年獲國科會研究獎勵甲種獎

5.     2002年獲台南師範學院加強學術研究提升教學品質獎勵暨補助

6.     2003年獲台南師範學院加強學術研究提升教學品質獎勵暨補助

7.     2004年獲台南師範學院加強學術研究提升教學品質獎勵暨補助

8.     2005年獲臺南大學加強學術研究提升教學品質獎勵暨補助

9.     2006年獲臺南大學加強學術研究提升教學品質獎勵暨補助

10.  2007年獲臺南大學加強學術研究提升教學品質獎勵暨補助

11.  2008年獲臺南大學加強學術研究提升教學品質獎勵暨補助

12.  2009年獲臺南大學加強學術研究提升教學品質獎勵暨補助

13.  2011年獲臺南大學加強學術研究提升教學品質獎勵暨補助

14.  2012年獲國科會101年補助大專校院獎勵特殊優秀人才

15.  2013年獲國立臺南大學第26屆傑出校友(學術類)

16.  2013年獲臺南大學加強學術研究提升教學品質獎勵暨補助

17.  2014年獲臺南大學加強學術研究提升教學品質獎勵暨補助

18.  2016年獲臺南大學加強學術研究提升教學品質獎勵暨補助

19.  2017年獲臺南大學加強學術研究提升教學品質獎勵暨補助

20.  2018年獲臺南大學加強學術研究提升教學品質獎勵暨補助

21.  2019年獲107學年度第1學期教師教學創新獎勵銀質獎

 

 


最後更新日期: 2022-11-01
:::
Footer